對于孤獨癥常見的誤解
誤解1.孤獨癥是一種心理疾病 解釋:孤獨癥是廣泛性發展障礙,是與生俱來的,與心理障礙沒有關系。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虐待,不會導致他還上孤獨癥;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,也不會導致他患上孤獨癥。
誤解2.孤獨癥是因為教養方式不妥而導致的 解釋:幾十年前,在人們對孤獨癥還不了解的時期,有些人認為,大人撫養孩子的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患有孤獨癥,尤其是孩子的母親。有一種說法叫做“冰箱媽媽”,意思是母親冷淡的養育方法會使孩子患有孤獨癥。這種說法已經被推翻,孤獨癥的發生與教養方式沒有關系。
誤解3.只有兒童才會得孤獨癥 解釋: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,孤獨癥在兒童出生前產生,在出生后幾個月或者幾年癥狀才會顯現。需要注意的是,孤獨癥是終生的,雖然有效與及時的康復治療可以幫助孤獨癥患者不斷進步、走向獨立,但是并不代表孤獨癥會置于兒童。
誤解4.孤獨癥患者在智商方面低于普通人群 解釋:根據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在2009年的調查,大約46%的孤獨癥兒童擁有平均值或以上的智商。雖然目前尚無靈敏可靠的測試孤獨癥兒童智商的工具,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數也僅代表一個估測,不過這個結果可以說明,部分孤獨癥患者擁有與普通人群一樣或更高的智商。
誤解5.孤獨癥患者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 解釋:只有大約10%的孤獨癥兒童呈現某一方面的“天才能力”。電影《雨人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被稱為孤獨癥型特才的例子,而不是一般孤獨癥的例子。孤獨癥型特才顯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稱為“分裂能力”。這些超常能力包括記憶力、數學能力、音樂能力等。這些技能與日常生活中所需要運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。
誤解6、孤獨癥患者沒有感情,因此不會與他人建立友誼 解釋:每一個患有孤獨癥的兒童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。對病情較重的兒童來說,和他人建立友誼是一件困難的事情。但是絕大多數孤獨癥兒童都會和其他人建立很好的感情。更多的時候孤獨癥患者是不知道如何建立感情關系,而不是不想建立感情關系。孤獨癥患者是很好的公民,他們會遵守規章制度,而且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納。他們最需要的是社會的理解,以及在生活、工作等各方面的關注與指導。
誤解7.孤獨癥患者不會說話 解釋:有一些孤獨癥患者在語言方面發展遲緩,也有一部分孤獨癥患者沒有語言能力?,F有數據表明,大約25%的孤獨癥患者沒有口語或者僅有有限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。但不能因此說孤獨癥患者不會說話。
|